儿童食品包装的设计形态崇尚新颖,儿童食品包装设计消费群体的特殊性和儿童好奇性的心理特征,使其整体的包装形态尽可能的夸张、曲折。外部形态越夸张越受儿童消费者的喜欢,越能吸引到消费者的目光。迎合儿童口味的包装设计无疑是优秀的儿童食品包装设计的方向,它不仅能够准确的反应商品特征、传达商品信息,还带给儿童美的感受和体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观。正确合理的应用包装设计,设计出儿童喜爱的食品包装,真正落实食品包装为儿薰服务的基本理念是我们当代包装设计师的责任与义务。
包装设计,是将商品包装开发项目论证决策的理念目标,通过包装设计师的步深入思考形成具体的创新包装概念,并透过图纸与模型(样品)体现为视觉化方案的创造性活动过程。作为塑造商品形象、保护产品、方便消费、助销产品的销售包装设计的理念与构思创意,正是商品包装设计成败的灵魂;而要将构思形成的概念体现为直观视觉化的图纸或模型(样品),则还必须借助高水平的艺术设计表现和包装工艺技术手段,否则再好的创意,也只能是空中的楼阁,不能解决实际的包装问题,创意思维与艺术表现能力两者相辅相成互补共生。
包装设计创新应该是清晰传达信息、表现品质、独特出众也适当的表现市场定位和刺激感官,并蕴涵丰富的设计文化。具有创新的包装设计应是恰如其分的,完美无缺的实现创作意图,体现时代特点的赋予设计文化和民族风格的,包含企业本质和产品特色的,让人为之折服,并能在瞬间引起消费者的共鸣。注意创新性包装设计所要注意的问题让创新性包装设计更具价值。
和谐指各方面元素配合协调,在多样化中具有统一性。以民间包装为例:如广东、广西的“竹壳菜”,将竹壳按纹理撕成条,条叠成桶状,分段拦腰紧束,像一串葫芦,贴大红方标签,上面印黑字。北京的酱菜篓,用柳条编织,外糊皮纸,刷桐油,虽糊纸,又隐约见编痕,外贴大红封签,颈部有供提携的麻绳。包装的各要素之间以烘托“乡土”和淳朴风情为目的,从材料选择到制作手法以及文字、色彩、形态的运用,和谐统一,让人觉得亲切。
食品包装不但能够迅速地抓住消费者的眼球,而且能够使人感知包装内食品的新鲜美味并产生购买的冲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包装色彩的味觉暗示功能。食品包装的味觉暗示可以从图形、文字、色彩等方面来表现,色彩是其中最能够传达味觉的因素。研究表明:人的视觉器官在观察物体时,最初的20秒内色彩感觉占80%,而形体感觉占20%;2分钟后色彩占60%,形体占40%;5分钟后色彩与形体各占一半,并且这种状态将继续保持下去。
每一个人都可以判断美与丑,和谐与冲突的差异, 这种能力有别于知识性的思考,可称为“形象思维”。我们对于环境事物的感觉经验,都是源于过去的接触积累。 即使不经肌体接触,也能判断它的软硬,粗细,轻重,冷热……尽管因生活背景, 学习经验各异,但经过不自觉的归纳, 秩序化的本能,多数人内心深处沉淀的感官经验,完全相似。成功的设计者,就是利用“形象思维”来思索点,线,面的构成, 设计推演出有效的唤起美感经验的作品。 排版设计尤为如此。因此,每一个人都可以判断美与丑,和谐与冲突的差异, 这种能力有别于知识性的思考,可称为“形象思维”。
一般具有食欲强烈的包装设计色彩比较绚丽,在包装设计画面上要对色彩赋予鲜明的表现,在产品的画面有实物照片的形式也有对于食品进行绘画的风格,绘画的方式展现出产品也有着个性的特点,绘画也要根据包装设计的风格去进行设计,在色彩的调和上要考虑到画面的整体协调度,要在包装设计的画面质感中展现出产品的亮点。将整体的视觉感进行展现并体现出包装设计的食欲感与视觉亮点,具有食欲亮点的包装设计从整体的设计方式上也是具有不错的美感,在不同的视觉亮点上要从角度中去进行分析,将具有视觉化的食欲特点进行体现出来。
包装设计色彩要象征商品的内容,具有很好的明视度,并对文字起到良好的衬托作用。包装必须使顾客一看便知道商品的内容,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体现品牌的宣传效果。包装色彩要符合商品主体消费的偏好。不同阶层的消费者有不同的偏好,体现在色彩上就是品位问题。包装色彩只有得到主题消费群的认同和喜爱,品牌才能有发展。同时又有振奋精神的效果,对于重视印象的化妆品的包装来说,红色是最能够吸引消费者眼球,引起购买欲的色彩,因此在现代的许多化妆品设计中都有使用红色这一色彩元素的情况。